系统性综述
研究方法
文献检索

系统性综述的研究方法与步骤是怎样的?

2023-09-04 02:27:22

系统性综述的研究方法与步骤是怎样的?

在学术研究的广阔天地里,系统性综述就像是一座指引方向的灯塔,它能帮助我们对特定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全面、深入的整合。通过系统性综述,我们可以更精准地把握该领域的研究进展,为后续的研究工作以及实际应用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然而,想要完成一篇高质量的系统性综述并非轻而易举,它需要我们严格遵循一套科学、严谨的研究流程和方法。下面,我就为大家详细介绍系统性综述的研究技巧以及具体步骤。

一、明确研究议题

开展系统性综述的首要任务,就是确定一个清晰、有针对性且切实可行的研究议题。这个议题的选择至关重要,它应该是当前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或者是尚未被充分研究的空白区域。

比如说,“分析某创新教学法对学业成绩的影响”,在教育领域,随着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新的教学方法层出不穷,研究某种创新教学法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具体影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又或者“探讨某特定药物在治疗某疾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在医学领域,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一直是研究的重点,这样的议题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一个明确的研究议题就像是指南针,它将指引整个综述的研究方向,确保我们的研究具有深度和相关性,避免在研究过程中出现方向偏差。

二、制订文献检索策略

1. 选择数据库

根据研究议题所属的学科领域,我们需要挑选合适的数据库来进行文献搜索。不同的学科领域有不同的专业数据库,同时也有一些通用的学术期刊数据库。

常见的学术期刊数据库有 Web of Science、PubMed、CNKI 等。Web of Science 涵盖了众多学科的高质量学术期刊,是进行跨学科研究时常用的数据库;PubMed 则在医学和生命科学领域具有权威性,包含了大量的医学研究文献;CNKI 是国内最大的中文文献数据库,对于中文研究文献的检索非常方便。

除了这些学术期刊数据库,我们还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专业数据库以及灰色文献库。专业数据库能够提供更精准、更深入的专业文献,而灰色文献库则可以补充一些未正式发表的研究报告、会议论文等,拓宽我们的搜索范围。

2. 确定检索词

确定检索词是文献检索的关键环节。我们需要从研究议题中提取出关键概念,然后为这些关键概念确定相应的检索词。

在确定检索词时,要充分考虑到检索词的近义词、相关词以及缩写形式。例如,如果研究议题是关于“糖尿病的治疗”,那么“糖尿病”的近义词可能有“消渴症”,相关词可能有“高血糖”“血糖异常”等,缩写形式可能有“DM”。通过考虑这些不同的表述方式,可以大大拓宽我们的检索范围,避免遗漏重要的文献。

3. 组合检索式

确定好检索词后,我们需要使用布尔逻辑运算符(如 AND、OR、NOT)将这些检索词组合成检索式。

“AND”用于连接两个或多个检索词,表示这些检索词必须同时出现在文献中。例如,“糖尿病 AND 治疗”,表示搜索的文献必须同时包含“糖尿病”和“治疗”这两个词。“OR”表示搜索的文献中只要包含其中一个检索词即可,例如“糖尿病 OR 消渴症”,这样可以扩大搜索范围。“NOT”则用于排除某些检索词,例如“糖尿病 NOT 动物实验”,表示搜索的文献中不包含“动物实验”相关内容。通过合理使用布尔逻辑运算符,我们可以在数据库中精确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文献。

三、文献筛选与纳入排除准则

1. 初步筛选

在完成文献检索后,我们会得到大量的检索结果。这时,我们需要通过阅读检索结果的标题和摘要,快速筛选出可能与研究议题相关的文献。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排除那些主题不匹配或研究对象不一致的文献。例如,如果我们的研究议题是关于儿童近视的预防,那么那些研究成人近视治疗的文献就可以直接排除。初步筛选可以帮助我们快速缩小文献范围,提高后续筛选的效率。

2. 深入筛选

对初步筛选通过的文献,我们需要进行全文阅读,并根据事先设定的纳入排除标准进行深入筛选。

纳入排除标准通常包括研究类型、研究对象特征、干预措施或暴露因素等。例如,我们的研究可能只纳入随机对照试验,那么其他类型的研究就会被排除;如果研究对象是特定年龄段的人群,那么不符合该年龄段的研究也会被排除。通过深入筛选,我们可以确保纳入的文献与研究议题高度相关,保证研究的质量。

四、数据提取

1. 确定提取内容

根据研究议题,我们需要确定从纳入文献中提取哪些数据内容。一般来说,这些内容包括文献基本信息(如作者、发表年份、期刊名称等)、研究对象特征(如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干预措施细节(如药物剂量、治疗时间等)、研究结局(如疗效指标、不良反应等)以及研究质量相关数据等。

2. 制定数据提取表格

为了统一和规范地记录提取的数据,我们需要制定标准化的数据提取表格。表格的设计要根据确定的提取内容进行合理安排,确保能够清晰、准确地记录每一项数据。

3. 独立提取与核对

为了保证数据提取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我们通常会安排两名研究者独立提取数据。然后,两名研究者相互核对提取结果,如果发现不一致之处,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讨论和协商,以解决这些差异。通过独立提取与核对的方式,可以有效减少数据提取过程中的误差。

五、质量评价

1. 选择评价工具

根据研究类型和议题特点,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质量评价工具。

在医学研究中,常用的质量评价工具包括 Cochrane 风险偏倚评估工具和纽卡斯尔 - 渥太华量表等。Cochrane 风险偏倚评估工具主要用于评价随机对照试验的质量,它从随机序列产生、分配隐藏、盲法、结局数据的完整性、选择性报告研究结果等多个方面对研究进行评估。纽卡斯尔 - 渥太华量表则适用于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从研究对象的选择、组间可比性以及暴露或结局的测量等方面进行评价。

2. 质量分级

依据质量评价结果,我们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分级,一般分为高、中、低质量等级。

高质量的文献意味着研究设计合理、实施过程严谨、结果可靠,对我们的研究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低质量的文献可能存在较多的偏倚和局限性,在使用其数据时需要更加谨慎。通过质量分级,我们可以更好地评估纳入文献的质量,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和结果阐释提供依据。

六、数据分析与整合

1. 定性整合

当纳入文献的数据无法进行定量合并时,我们采用定性整合方法。

定性整合主要通过描述性分析、主题归纳和内容总结来展现研究议题的整体状况。例如,我们可以对不同文献中关于某一现象的描述进行总结和归纳,分析其共同点和差异点,从而得出关于该现象的总体认识。

2. 定量整合(元分析)

如果纳入文献的数据具有足够的同质性,我们可以进行元分析。

元分析是一种将多个研究结果进行定量合并的统计方法。在进行元分析时,我们首先要对效应量进行标准化处理,以消除不同研究之间的测量差异。然后,使用适当的统计模型进行整合计算,得到一个综合的效应量估计值。元分析可以提高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我们提供更有力的证据支持。

七、结果报告与阐释

1. 撰写报告

撰写系统性综述报告时,要包含背景、目的、方法、结果和讨论等部分。

在结果部分,我们要详细描述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让读者清楚地了解我们是如何从大量文献中筛选出纳入研究的;还要介绍纳入研究的特点,如研究类型、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等;同时,要呈现质量评估结果,让读者知道纳入文献的质量水平;最后,要详细阐述数据分析和整合的结果。

2. 使用图表

为了更直观地呈现关键信息,我们可以使用图表。

常见的图表包括流程图和森林图等。流程图可以清晰地展示文献筛选的过程,让读者一目了然;森林图则常用于元分析结果的展示,它可以直观地呈现各个研究的效应量以及综合效应量的估计值,方便读者进行比较和分析。

3. 结果阐释

对综述结果进行合理的解释和讨论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分析结果的可靠性、稳定性以及临床或实践意义,探讨结果的一致性和差异,并分析潜在的偏倚和局限性。

例如,如果不同研究之间的结果存在差异,我们要分析可能的原因,是研究设计的不同,还是研究对象的差异等。同时,我们要结合现有研究背景和知识,避免过度解读结果,为读者提供全面、准确的研究结论和启示。根据研究结果,我们还可以提出对未来研究和实践的建议,为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方向。

总之,系统性综述是一项严谨、复杂的研究工作,需要我们在每一个步骤都认真对待,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学术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