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写水货写干货,高质量文章写作技巧分享
2023-04-29 04:02:39
撰写文章其实是一门需要持续修炼的艺术,它也是对自我思维的一次次完善。在这个过程里,我们不断挑战自我,努力把脑海中的想法转化为文字。然而,很多人会觉得写作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这很可能是因为缺乏信息的逻辑性。接下来,我就为大家详细分享一些高质量文章的写作技巧,希望能帮助大家突破写作的瓶颈。
一、很多人写作面临的困境及原因
许多人都渴望“撰写干货”来沉淀自己的思考,可又担心自己没办法产出优质内容。他们脑子里有很多想法,但就是没法用文字表达出来。这种情况并不少见,有些人很困惑,在口头交流的时候能口若悬河,可一到写作就卡壳了。
这背后的原因在于,在对话场景中,我们通常会给出大量信息,而对方会用他们自己的逻辑去填补其中的空缺,进而形成完整的结论。我们之所以感觉自己有内容可讲,其实是因为对方在帮我们梳理。而写作之所以困难,往往是因为我们既缺乏足够的信息,又缺少清晰的逻辑。逻辑本质上是一种信息组织能力,而写作恰恰就是一个组织信息的过程。如果选题决定了写作的方向,那么深入探讨主题才是撰写一篇好文章的起点。
二、寻找问题的重要性
在开始写作之前,很多人首先考虑的是“我要说什么”,然后可能就直接表达个人观点,比如“我认为xxxx,我知道xxxx……”。因为有了这些信息,就想把它们写下来。但这样做往往会让读者在期待解决方案的时候,就失去了兴趣。如果只关注自我表达,而忽略与读者的关联,自然就无法吸引他们。
人们通常是在感到不适的时候,才会迫切地寻求改变和行动,而这种不适感的根源就是问题所在。能够吸引读者的,正是找出与他们相关的问题。定义问题,本质上就是用问题作为框架,来吸引目标读者。
问题越广泛,涵盖的读者就越多;问题越具体,就越能吸引读者的注意。问题本身就是对读者的一种召唤,恰当的问题能清晰地告诉读者这次阅读旅程的目标是什么。比如说,“如何提升职场竞争力”这个问题比较广泛,能吸引到不同行业、不同职业阶段的读者;而“如何在互联网行业的数据分析岗位上快速提升竞争力”就更加具体,会吸引那些正在从事或想要从事互联网数据分析岗位的读者。
三、探索真实问题
评估问题要从问题的层级开始,所有问题都包含疑问和难题两个层面。
(一)什么是疑问
疑问通常对应一个确切答案。比如“桌上有6杯水,小明喝了2杯,还剩几杯水?”对这种问题,我们追求的是那个唯一正确的答案,这个过程就是解答。
(二)什么是难题
难题可能对应多个解决方案。例如“如何将5杯水分给6位领导?”我们需要通过比较、分析、思考,来寻求最佳方案,这个过程称为“解决问题”。
在写作中,我们要引领读者从起点到终点,要么解答疑问,要么解决难题。下面以一个案例来说明:
小王是一位新入职的运营人员。在一次会议上,领导要求他制定一份私域项目运营规划,月底前提交。为了完成这份规划,小王需要搜集相关资料。他可能会搜索“私域运营”“私域运营规划”“运营规划”等关键词。搜索结果通常包括私域概念普及、案例拆解、方法论总结等。
有人可能会认为小王面临的问题是不知道如何撰写私域运营规划。但经过更深入的思考,我们会发现:他需要的不是一个写作指导,而是一个可直接借鉴的方案,以完成任务。在这里,我们就找到了问题的核心:他不是要你告诉他怎么写,而是要一份现成的方案。
四、挖掘冲突与矛盾
找到读者的核心问题后,我们还需要分析该问题中的核心矛盾或冲突点。通常,问题存在的原因是缺少某个要素或存在错误认知。
(一)信息差的情况
信息差的情况相对容易理解,我们只需要提供缺失的信息即可。比如,很多人想了解某个新兴行业的发展趋势,但缺乏相关的最新数据和分析,我们在写作时就可以收集并整理这些信息,提供给读者。
(二)错误认知的情况
错误认知的情况则需要纠正读者的认知。以一个案例为例:
如果你是拐杖销售商,可能会认为目标客户是60 - 85岁的老人。但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拐杖作为辅助工具,旨在解决老人行走、活动的痛点。然而许多老人并不愿接受自己到了需要拐杖的年纪。人生中的第一根拐杖,通常是子女的决定。通过查看评论,我们就可以了解这一情况,而不必进行复杂的市场调研。这就是购买者和使用者分离的一个例子。
那么,如何找到核心矛盾呢?我们通常使用一些常用的思维模型来解决。对于简单的事物,我们可以用MECE分析。MECE分析即相互独立、完全穷尽,它能帮助我们将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拆解,确保不重复、不遗漏。涉及人和事的,则可用SQCA模型。SQCA模型包括情境(Situation)、冲突(Complication)、疑问(Question)和答案(Answer)四个部分,通过这四个部分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梳理出问题的来龙去脉,找到核心矛盾。
五、选择适当的身份表达
选择何种身份进行表达,是为了从特定角度回答读者的疑问。如果你以资深人士身份出现,就需要提供身份信息和案例,以影响读者。比如,一位有20年行业经验的资深营销专家在写关于营销策划的文章时,可以分享自己在实际项目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让读者更信服。如果你以同等身份出现,则需从同理心角度出发,先解决情绪问题,再解决逻辑问题。比如,同样是写职场困惑的文章,一位刚入职不久的职场新人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来与读者交流,更容易让读者产生共鸣。对于涉及多方视角的问题,我们要考虑哪些方面更合适。
例如在求职者面试中,涉及求职者、HR、业务负责人、老板等视角。选择哪种视角,决定了吸引哪些读者。如果从求职者的视角出发,文章可以分享面试技巧、如何准备简历等内容,吸引正在找工作的人;如果从HR的视角出发,可以介绍招聘标准、面试评估方法等,吸引从事人力资源工作的人。
六、决定表达方式和内容
前面解决了“事”的逻辑,帮助我们定位真正的问题。现在我们来解决“人”的状态,了解他们的期望。因为有时候,真正的答案可能并不被接受,我们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判断:
(一)基于现状求方法
这种情况是状态 + 方法,强调人群状态(如经济、教育、基础、方法),这类读者最需要的是信心。比如,对于想要减肥但又缺乏运动基础的人,我们可以先描述他们目前的身体状态、可能遇到的困难等,然后提供适合他们的减肥方法,同时给予鼓励,让他们有信心去尝试。
(二)基于数字求提升
强调放大数字结果,这类读者需要的是方法和步骤。例如,对于想要提高店铺销售额的商家,我们可以通过分析数据,找出销售额提升的关键因素,然后提供具体的操作步骤和方法,如优化产品展示、开展促销活动等。
(三)基于过往求经验
强调过来人经验分享,这类读者渴望被理解。比如,一位创业者分享自己创业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能让正在创业或有创业想法的人感同身受,从中获得启发。
(四)基于状态求判断
强调权衡利弊,这类读者需要的是逻辑和方法。比如,一个人在考虑是否要跳槽时,我们可以从职业发展、薪资待遇、工作环境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帮助他权衡利弊,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五)基于品类求推荐
强调满足好奇心/解答疑惑,这类读者需要的是利弊分析。比如,当读者想了解不同品牌的智能手机时,我们可以对各个品牌的手机进行详细的利弊分析,包括性能、价格、外观等方面,让读者根据自己的需求做出选择。
七、结语
写作是一个不断修炼的过程,是对自我思考的完善。“撰写干货”并非为了证明什么,但我们必须将读者放在心上,因为我们的认知都来源于周围人的反馈。通过写作展示自己的思考,能够吸引人们与你交流,为你提供反馈,从而促进你的成长。希望以上分享能帮助大家解决写作难题,写出高质量的干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