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查重
论文写作技巧
降低重复率

关于论文查重,我有这些经验想分享

2024-07-13 09:54:01

关于论文查重,我有这些经验想分享

完成初步稿件后,论文查重工作就变得至关重要。不过,很多人对论文查重究竟检测哪些内容了解得并不多。今天,我就来详细介绍一下论文查重的基本范围,以及我在实际操作中积累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论文查重要点

1. 文本长度审查

不同的查重系统有各自的标准,但有一个普遍适用的准则:如果论文中连续20个单词以上的内容和数据库中已有的论文完全一致,就会被视为剽窃。这就给我们提了个醒,在引用他人作品的时候,千万不能大段落地直接复制粘贴。我曾经在写论文时,为了图省事,直接复制了一段相关文献中的论述。结果在查重时,这部分内容的重复率特别高。后来我重新阅读那部分文献,尝试用新的语言和表达方式来阐述对他人观点的理解以及自己的见解。比如,原文献中用“该现象的产生主要归因于……”,我就改成“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通过这样的方式,既保留了核心观点,又避免了高重复率。所以,大家在引用他人观点时,一定要多花些心思进行改写。

2. 篇章调整

当我们需要借鉴他人的研究成果时,除了改写句子,调整章节布局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更安全的做法是参考多份文献,从中提炼出关键观点,然后重新组织这些内容。我在撰写论文过程中,涉及到某个研究领域的现状分析时,参考了五六篇不同的文献。我没有直接照搬某一篇文献的结构和内容,而是把这些文献中的关键信息提取出来,按照自己的逻辑重新排列组合。这样一来,论文既融合了多个文献的精华,又有自己的独特架构,有效地降低了相似度。大家不妨在写作时尝试这种方法,让论文更具原创性。

3. 格式与分段

论文查重时,整篇文章会被上传到检测系统,系统首先会进行段落划分。论文的格式和段落划分对查重结果有显著影响。不同的段落划分可能会导致部分内容未被检测到,从而影响查重结果。但是要注意,并非所有查重系统都会考虑段落和格式,所以简单地分割段落并不能完全降低查重率。我有个同学在查重前,为了降低重复率,把一些段落随意分割成很多小段。结果发现,查重率并没有明显下降。后来才知道,他们学校使用的查重系统对段落格式的敏感度不高。所以,大家不能把希望完全寄托在段落分割上,还是要从内容的原创性入手。

4. 资料库

查重通常会针对已发表的毕业论文、期刊文章和会议论文进行比对,部分数据库也会包含网络文章。基于此,我建议大家使用书籍作为参考文献来源。因为很多书籍并没有被包含在查重系统的检测数据库内,这样可以降低查重率。我在写论文时,有一部分内容参考了一本比较冷门但很有价值的专业书籍。在查重时,这部分内容的重复率几乎为零。所以,大家在查找参考文献时,不妨多去图书馆翻翻专业书籍,说不定能找到既符合论文需求又能降低重复率的资料。

5. 引用标注

无论是引用还是抄袭他人的文章,都需要在论文中添加参考文献引用标记。每个查重系统都有引用的阈值,比如中国知网规定的阈值为5%。如果一段文本有1000个单词,那么引用的单词数不应超过50个。即使标注了参考文献,过多的引用也可能被判定为抄袭。我在写论文引用文献时,一开始没有注意引用阈值的问题,引用了一大段内容并标注了参考文献。结果查重时,这部分还是被判定为重复。后来我仔细研究了引用规则,严格控制引用的字数,才避免了这种情况。所以,大家在引用文献时,一定要清楚查重系统的引用阈值,合理引用。

查重心得交流

1. 质量重于相似度

检测系统只是机械地计算重复率,而导师评审更关注的是论文的质量,这也是评审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环。所以在写作时,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内容的质量上。导师会综合考量论文的框架、逻辑结构、论证和创新能力,通过这些评审后才可能要求提供查重报告。我有个同学在写论文时,一心只想着降低重复率,在内容上却下功夫不足。论文的框架混乱,逻辑不清晰,论证也缺乏说服力。虽然重复率很低,但导师对论文质量很不满意。而我自己在写作时,先花了大量时间构思论文框架,确保逻辑严谨,然后再进行内容的填充和完善。在论证过程中,我加入了自己的思考和创新观点。虽然初稿的重复率有点高,但经过修改后,不仅重复率降低了,论文质量也得到了导师的认可。所以,大家一定要明白,论文质量才是最重要的。

2. 选择合适的查重工具

我们不必追求极高精确度的查重系统,而应该优先使用学校指定的系统,这样才能确保检测结果与学校的检测结果最为接近。因为不同系统的算法差异不大,学校指定的平台最具参考价值。我有个朋友在查重时,为了追求高精确度,使用了一个非学校指定的查重系统。结果该系统检测出的重复率很低,他以为自己的论文没问题了。但当学校用指定系统检测时,重复率却很高。最后他不得不重新修改论文,浪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所以,大家一定要使用学校指定的查重系统,避免出现类似的情况。

3. 把握最佳检测时机

在选择检测平台时,很多同学会关注数据库的级别和更新速度,这些确实会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但其实提交检测的时间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数据库是持续更新的,所以不同时间提交检测可能会得到不同的结果。我建议大家在截止日期前一周进行检测,这样可以减少人为因素的负面影响。比如,如果检测时间太早,在提交论文前数据库可能又更新了一些内容,导致原本合格的论文重复率变高;如果检测时间太晚,一旦重复率过高,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修改。我自己在写论文时,就是在截止日期前一周进行检测的。发现重复率有点高后,还有时间进行细致的修改,最终顺利通过了查重。所以,大家一定要把握好检测时机。

4. 耐心修正

初稿查重率较高是很常见的现象,我们要保持平和的心态,不要过度悲观。任何论文,即使是精心创作的作品,也可能出现超出重复率的情况。所以反复修改是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的必经之路。我在写论文时,初稿的查重率达到了30%多。当时我心里很着急,但还是冷静下来,仔细分析重复的部分。对于一些直接引用的内容,我进行了改写;对于一些论述不清晰的地方,我重新进行了整理和表达。经过多次修改,最终查重率降到了学校要求的范围内。所以,大家在面对高重复率时,一定要保持耐心,细致修正,相信一定能通过查重。

总之,论文查重是一个需要我们认真对待的过程。了解论文查重要点和掌握一些查重心得,能帮助我们更顺利地通过查重,完成高质量的毕业论文。希望我的这些经验能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