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撰写要点与初稿完成指南
2024-02-06 02:46:35

问题引入
经常会有人问:“如何撰写文献综述?能否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释一下?”之前我给一位咨询者小编的答复是:“把文献综述看作两个主要部分。首先选几篇和研究主题契合的代表性论文,梳理它们的研究内容,像观点、结论、方法等,然后进行汇总。接着,在第一部分的基础上,结合总结内容阐述自己对这一研究领域的个人见解,这部分不用太长,表达出感悟就行。”但我发现还是有不少同学对文献综述的撰写存在疑惑,下面我就来详细说说撰写文献综述需要关注的要点。
明确研究主题
撰写文献综述的首要步骤是确立研究主题。只有有了明确的主题,我们才能有针对性地去搜集和阅读相关文献。刚开始的时候,大家可以大致阅读20篇左右的文献,随着阅读量的增加,思路会逐渐清晰起来。
然而,很多同学会有这样的困惑:“导师并没有具体说明文献综述该怎么写,即便读了大量文献,还是不知道从哪里开始下手。”针对这个问题,我有一个简单的办法。我们可以直接在知网上搜索“文献综述”,会出现很多相关论文。我们从中挑选任意一篇作为参考,学习它的结构和撰写方式。这里要注意,我们重点关注的是论文的结构,而不是内容字数。因为知网收录的学位论文大多是硕士以上学位的,如果我们写的是本科论文,不用刻意去追求和硕士论文一样的篇幅。
明确研究主题非常关键,它就像是一座灯塔,为我们后续的文献搜集和阅读指明方向。比如说,如果我们研究的主题是“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那么我们在搜集文献的时候,就会围绕这个主题去寻找相关的研究成果,如人工智能在教学方法改进、学生个性化学习支持等方面的研究。如果主题不明确,我们就会像无头苍蝇一样,在文献的海洋中迷失方向,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构建文献综述框架
在明确了研究主题并且阅读了一些文献之后,我们就可以依照知网上文献综述论文的结构,制定出自己的文献综述基本框架。
下面给大家提供一个通用的框架作为参考:
研究背景/意义
这部分主要介绍研究的背景、重要性以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背景可以从社会、经济、科技等多个方面进行阐述,说明为什么要进行这项研究。例如,如果研究的是“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可以提到随着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传统燃油汽车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新能源汽车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交通工具,其研究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目的和意义则要明确指出通过这项研究想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对该领域的贡献。
研究现状
这部分需要概述当前研究领域的研究进展和主要成果。我们要对已有的相关研究进行系统的梳理,总结出不同研究者的观点、方法和结论。可以按照时间顺序、研究方法或者研究主题等进行分类阐述。比如在研究“社交媒体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时,可以将研究现状分为不同时间段的研究成果,或者按照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方法进行分类介绍。
文献述评
这是对已有研究的分析和评价,要指出已有研究的优缺点、贡献和不足。我们不能只是简单地罗列别人的研究成果,而是要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例如,在评价一篇关于“大数据在医疗领域应用”的研究时,可以指出其研究方法的创新性和数据来源的可靠性是优点,但可能存在样本局限性或者对数据隐私保护考虑不足等缺点。
参考文献
这部分要列出在文献综述中引用的所有文献。参考文献的格式要符合学术规范,不同的学科和期刊可能有不同的要求,我们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构建文献综述框架就像是搭建一座房子的骨架,有了清晰合理的框架,后续的内容填充就会更加有序和高效。
阅读文献,丰富内容
在搭建好文献综述的框架后,我们就可以边阅读文献边填充内容。这一环节主要是收集与我们研究主题相关的文章中的观点、研究方法和结论等。
在阅读文献的过程中,要注意筛选出高质量的、代表性的文献。高质量的文献通常具有研究方法科学、数据可靠、结论合理等特点。代表性的文献则能够反映研究领域的主流观点和发展趋势。例如,在研究“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时,我们要选择那些在区块链技术研究领域具有权威性的学者发表的论文,以及一些知名金融机构发布的研究报告。
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来提高阅读效率。比如先浏览文献的标题、摘要和结论,快速了解文献的大致内容,然后再根据需要精读其中的关键部分。同时,我们可以做好阅读笔记,记录下文献中的重要观点、数据和案例等,方便后续的整理和引用。
阅读文献并丰富内容是一个不断积累和筛选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我们能够深入了解研究领域的现状,为后续的分析和评价提供坚实的基础。
修正润色,形成完整文章
初步填充的内容可能会显得比较生硬,我们需要重新组织语言,整理文章的逻辑结构,使其更加流畅。
在语言方面,我们要避免使用过于复杂或者生僻的词汇和句子,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规范性,避免出现错别字、语病等问题。例如,在描述研究方法时,要准确地使用专业术语,不能随意篡改或混淆概念。
在逻辑结构方面,我们要检查文章的各个部分是否衔接紧密,段落之间是否过渡自然。比如在从研究现状过渡到文献述评时,要做好衔接,让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两者之间的逻辑关系。我们可能需要多次修改和润色,才能确保文献综述的质量。每一次修改都是对文章的一次优化,通过不断地打磨,文章会更加完善。
撰写文献述评
前面我们一直在汇总他人的观点,现在到了表达自己看法的时候了,这就是我开头提到的第二部分内容。
撰写文献述评需要我们在对已有研究进行充分了解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思考。我们可以从研究的创新性、实用性、局限性等方面进行评价。例如,在研究“虚拟现实技术在旅游领域的应用”时,我们可以指出当前研究在技术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上还存在不足,提出可以进一步探索虚拟现实技术与旅游文化的深度融合,以提升游客的体验感。
完成述评后,我们的文献综述基本就算完成了。至于是否需要查重,我们可以在降重网站上简单检测,也可以不查重,因为初次提交给导师的版本可能还会收到修改意见,到时候我们还需要根据导师的建议进行修改。
参考案例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文献综述的撰写,下面给大家提供一个参考案例。
国内外研究者对“智能穿戴设备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的研究较为深入,普遍认为智能穿戴设备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原因包括方便实时监测健康数据、提供个性化的健康建议以及促进健康行为的养成等。然而对于智能穿戴设备在特殊人群(如老年人、残疾人)健康管理中的应用研究相对较少,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因此本文计划从这一角度出发,采用新的研究方法或视角,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通过综合分析已有研究成果,本文旨在填补该领域的研究空白,为智能穿戴设备在特殊人群健康管理问题的解决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总之,撰写文献综述需要我们明确研究主题、构建合理框架、阅读筛选文献、修正润色内容以及撰写文献述评。通过遵循这些要点和步骤,我们能够写出一篇高质量的文献综述初稿。希望以上内容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