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写作难点解析及应对策略
2024-08-24 01:17:22
撰写文献综述对于许多研究者,尤其是像刚开始接触毕业论文写作的同学来说,无疑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它就像一座难以攀登的山峰,不仅要求作者具备深厚的学术积累,还得拥有良好的逻辑思维和整合能力。就拿小瑞来说吧,他在撰写毕业论文时,即便之前有过相关作业的经验,可在如何着手文献综述这个问题上,依旧感到无比迷茫,仿佛置身于茫茫大海中,找不到前行的方向。
不过幸运的是,小瑞向已经完成文献综述的朋友求助后,得到了一个详尽且实用的解答。接下来,咱们就一起深入探讨一下文献综述写作的相关内容。
文献综述的核心任务
文献综述的核心究竟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它的核心在于深入理解并紧紧围绕研究主题,系统地梳理学术界已有的研究成果,这里的研究成果涵盖了国内外的研究进展。这一步骤就如同建造高楼大厦时打地基一样,至关重要。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它能帮助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找到创新的研究方向。
举个例子,如果我们的研究主题是A点,而在这一领域,前人已经开展了众多研究,就像一片繁茂的森林,有着各种各样的树木。那么,深入分析和归纳这些研究就成为了写作前不可或缺的一环。我们要像一位细心的探险家,在这片森林中寻找有价值的信息,把它们整理出来,以便更好地开展自己的研究。
在本科论文中,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撰写与文献综述有诸多相似之处,它们都需要对现有研究进行全面的梳理和整合。就好比我们要把不同的拼图碎片收集起来,然后拼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对研究领域有一个全面而清晰的认识。
利用现有综述
在撰写文献综述的过程中,其实有一个小技巧可以帮助我们节省不少时间和精力,那就是利用现有综述。有些学者非常专注于撰写特定课题的文献综述,他们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总结归纳已有的论文观点、建议和问题。他们就像是专业的整理师,把杂乱无章的信息整理得井井有条。
如果我们能找到与自己选题相关的前人综述,那可真是捡到宝了。这就相当于我们站在了前人的肩膀上,可以大幅减少文献查阅的工作量。想象一下,原本需要我们自己花费大量时间去大海捞针般地查找和筛选文献,现在有了前人整理好的综述,我们就可以直接参考,从而加快论文写作进度。而且,前人的综述往往经过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能够确保我们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就好比我们要去一个陌生的地方,有了前人绘制好的地图,我们就能更准确、更快速地到达目的地。
自主撰写文献综述的策略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研究课题都能找到合适的现有综述参考。对于那些缺乏现有综述参考的研究课题,自主撰写文献综述就成了一项充满挑战的任务。不过别担心,下面我就为大家介绍自主撰写文献综述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了解文献综述的基本结构
要想写好文献综述,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它的基本结构。一般来说,文献综述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前言加主体)和参考文献等。每个部分都有其独特的作用和要求,就像一台精密的机器,每个零件都不可或缺。
前言
前言部分就像是一场演出的开场,要简洁明了地提出研究问题。这里面需要包含研究目的、意义、历史背景、资料来源、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相关概念和定义。它的主要目的是为读者提供研究的背景和必要性,让读者在阅读正文之前,对研究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就好比我们在看一部电影之前,先看一下电影的预告片,了解一下电影的大致情节和背景。
比如,我们研究的是“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在前言部分,我们可以这样写:“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教育领域,人工智能的应用也逐渐成为了研究的热点。本研究旨在探讨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为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提供参考。本文的资料来源主要包括学术期刊、会议论文、研究报告等。目前,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主体
主体部分是文献综述的核心,就像是一座建筑的主体结构,承担着支撑整个综述的重任。它主要负责梳理前人研究的内容,包括历史发展、现状分析和趋势预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对比分析不同观点和理论,总结不同学者的见解。
时间顺序梳理
时间顺序梳理法适用于时间跨度大、研究成果丰富的课题。就像我们沿着一条时间的长河,去探寻课题的发展脉络。我们可以按照时间顺序,概述各个阶段的问题、成果及未来趋势。
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为例,我们可以先介绍互联网金融的起源,在早期阶段,它是如何产生的,当时面临着哪些问题和挑战。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互联网金融在不同的阶段取得了哪些成果,比如出现了哪些新的业务模式和产品。最后,根据当前的发展状况,预测互联网金融未来的发展趋势。通过这种时间顺序的梳理,读者可以清晰地了解课题的发展历程。
观点立场排序
观点立场排序法是比较不同观点、研究方法和建议,将相似观点的学者归类。就像我们把不同的水果按照种类进行分类一样,把持有相似观点的学者放在一起。通过对比,我们可以揭示研究的共性与分歧,同时指出自己论文的观点与现有研究的差异。这种方法也展示了论文的创新点。
还是以“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为例,不同的学者可能对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应用有不同的观点。有些学者认为人工智能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有些学者则担心人工智能会取代教师的角色。我们可以将这些不同的观点进行分类整理,对比分析它们的优缺点。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比如我们认为人工智能可以作为教师的辅助工具,而不是取代教师。这样,就展示了我们论文的创新点。
当然,这两种方法并非孤立使用,我们可以根据研究需要灵活结合。就像厨师做菜一样,可以根据不同的食材和口味需求,灵活搭配不同的调料。
结论
结论部分需要区别于前面对他人观点的总结,这里应提出自己的看法。在分析前文内容的基础上,我们要明确表达自己的结论,这是论文写作中需要明确的立场。就像一场辩论比赛,在最后我们要给出自己的观点和结论,表明自己的立场。
比如,在完成了对“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的文献综述后,我们可以在结论部分这样写:“通过对前人研究的梳理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具有巨大的潜力,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我们认为,在未来的教育中,应该合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将其与传统教育方法相结合,以提高教育质量。同时,我们也需要关注人工智能在教育应用中可能带来的伦理和社会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部分按照标准格式列出文中引用的文献,确保引用的准确性和规范性。这就像是我们在借书时要记录下书籍的信息一样,方便读者查阅和验证我们的研究依据。
例如:
[1] 张小明. 城市绿化对居民幸福感影响的研究[J]. 环境科学导刊, 2021(05): 35-39.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就可以更系统地完成文献综述的撰写,为后续的论文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希望大家在撰写文献综述的过程中,能够克服困难,顺利完成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