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写作
本科生论文
论文选题

如何写好文献综述?这些要点你必须掌握

2024-11-14 16:57:35

如何写好文献综述?这些要点你必须掌握

在论文写作的漫漫长路上,文献综述往往是横亘在众多同学面前的一块“绊脚石”。正所谓“万事开头难”,但这块“绊脚石”我们必须稳妥地跨过去。接下来,我将从文献综述的内涵、在本科生论文中的必要性以及撰写要点等方面,为大家详细介绍文献综述写作的相关知识。

文献综述的内涵解读

首先,我们得搞清楚文献综述到底是什么。文献综述,简单来说,就是对特定研究领域内某个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系统性的搜集、整理、分析和评述的过程。它可不是简单地把各种观点和见解拼凑在一起,而是要对研究进展进行全面的梳理。

打个比方,假如你要研究“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这个课题,那么文献综述就是要把国内外关于这个课题的各种研究成果都找出来,包括不同学者的观点、采用的研究方法、得出的研究结论等等。然后对这些资料进行分类、分析,看看目前这个领域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哪些成果,还有哪些方面存在不足。通过这样的过程,你就能对整个研究领域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为自己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文献综述在本科生论文中的必要性

对于本科生来说,撰写论文时是否必须包含文献综述呢?答案是肯定的。虽然本科生论文受篇幅限制,文献综述可能不需要在正文中详细展开,但它的重要性绝对不容小觑。下面我就简要阐述一下文献综述在本科生论文中的作用。

确定论文选题的侧重点

在撰写文献综述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广泛搜集与选题相关的文献资料。通过对这些文献的研究,我们可以归纳出其中的相似之处,剖析它们之间的差异,总结出不同的研究方法和结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就能逐渐发现哪些方面已经有了很多研究,哪些方面还存在研究空白或者研究不足。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从中提炼出自己的论文选题,明确研究的侧重点。

举个例子,如果你想研究“大学生创业教育”这个课题,在搜集文献的过程中,你发现大部分研究都集中在创业教育的模式和方法上,而对于创业教育的效果评估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那么你就可以把论文选题的侧重点放在“大学生创业教育效果评估体系的构建”上,这样的选题既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又有研究的价值。

为撰写正文积累学术素材

完成文献综述的过程,其实就是我们深入阅读核心参考文献,并进行归纳观点和思考的过程。这个过程虽然很耗时,但却能让我们全面了解论文选题的学术背景、研究方向以及学术界对该选题的看法。即使正文没有明确规定必须包含文献综述,它所积累的学术素材也会对我们撰写正文起到很大的帮助。

比如说,在阅读文献的过程中,我们会了解到前人在研究这个课题时采用了哪些研究方法,得出了哪些研究结论。这些信息可以为我们自己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同时,我们在归纳观点和思考的过程中,也会形成自己的一些见解和想法,这些都可以成为我们正文写作的素材。

文献综述的撰写要点

明确研究主题,检索并分类文献

要写好文献综述,首先要从论文选题中提炼出关键术语,然后利用这些词汇去搜索相关文献。在检索文献的过程中,一定要对文献进行有效的分类,这样才能方便我们日后查找。

我们可以按照文献与选题的关联度来分类,比如分为高度相关、中度相关和低度相关;也可以按照文献的类型来分类,比如分为学术论文、专著、研究报告等;还可以按照便于识别的分类方式来整理参考文献,比如按照研究的时间顺序、研究的地区等。这样分类之后,我们在撰写正文时就能迅速定位所需资料,提高写作效率。

例如,如果你要研究“社交媒体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这个课题,你可以提炼出“社交媒体”“青少年”“心理健康”等关键术语,然后在各大数据库中搜索相关文献。在搜索到文献之后,你可以按照研究的角度,将文献分为社交媒体对青少年认知发展的影响、社交媒体对青少年情绪管理的影响、社交媒体对青少年人际关系的影响等类别。

阅读摘要,进一步细分

在对文献进行初步分类之后,我们可以阅读文献的摘要,以便更精确地进行二次阅读和检索。摘要是一篇文献的核心部分,通过简要阅读摘要,我们可以基本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和重点方向。

根据摘要提供的信息,我们可以再将文献细致划分到子类别中。比如,我们可以将文献分为概述性、描述性或解答性问题等。概述性文献主要是对某个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全面的介绍;描述性文献则侧重于对某个现象或问题进行详细的描述;解答性文献则是针对某个具体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或研究结论。

以刚才的“社交媒体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课题为例,在阅读摘要之后,你可能会发现有些文献是对社交媒体在青少年群体中的使用现状进行概述,有些文献是描述社交媒体对青少年焦虑、抑郁等情绪的影响,还有些文献是探讨如何通过干预措施来减轻社交媒体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这样进一步细分之后,我们对文献的把握就更加准确了。

深入阅读文献,高效记录笔记

深入阅读文献并不意味着要逐字逐句地阅读,这样可能会导致效率低下。高效阅读应该遵循一定的规律和目的。

首先,我们可以关注文章的小标题,因为小标题往往能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从中我们可以寻找对自己有用的部分。其次,阅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开头通常会介绍研究的背景和目的,结尾则会总结研究的结论和贡献,通过阅读开头和结尾,我们可以捕捉作者的观点和研究总结。最后,查看文章的参考文献,参考文献中往往会包含一些与该研究相关的其他重要文献,我们可以从中寻找更多有价值的资料。

在阅读文献的过程中,我们还要高效记录笔记。记录笔记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可以采用批注的方式,在文献上直接标注出重要的观点、数据和引用的案例等;也可以采用电子笔记的方式,将文献的主要内容、自己的思考和疑问等记录下来。记录笔记的目的是为了方便我们后续的整理和分析,同时也有助于我们加深对文献的理解。

逻辑整理论文中的观点并形成文本

在深入阅读文献并记录笔记之后,我们需要根据观点进行整理,将相似的观点提炼并组织成文。

我们可以有多种整理方式。比如针对某个问题的不同看法,不同作者可能会通过不同的方法得出不同的结论,我们可以将这些观点进行对比和分析。也可以根据不同作者的观点进行汇总,比如不同作者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来证明同一个观点,我们可以将这些方法和观点进行整合。

例如,在研究“社交媒体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时,对于社交媒体是否会导致青少年抑郁这个问题,作者甲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得出社交媒体的过度使用会增加青少年抑郁的风险,作者乙则从心理学理论的角度提出社交媒体的虚拟社交会影响青少年的现实人际关系,从而间接导致抑郁。我们可以将这两种观点进行整理和分析,形成一段关于社交媒体与青少年抑郁关系的论述。

文献评论

完成上述综合工作后,接下来就是对文献的总结和评论。文献评论可以从研究方法和内容两个方面入手。

在方法评论中,我们可以指出不同学者采用的研究方法的优缺点,以及国内学者和国外学者在研究方法上的差异。比如,我们可以发现国内学者多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而国外学者则更多地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我们可以分析这些方法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为自己的研究选择合适的方法提供参考。

在内容评论中,我们可以提到国内学者主要集中在哪些领域进行研究,在哪些领域有所创新,同时也存在哪些不足。例如,国内学者在社交媒体对青少年认知发展的影响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社交媒体对青少年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方面的研究还相对较少。这时我们就可以引入自己的选题,说明由于在某方面的研究较少,本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相关观点,或是探讨某一新观点。

总之,写好文献综述需要我们明确内涵、认识到其在本科生论文中的重要性,并掌握正确的撰写要点。希望以上内容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让大家在论文写作的道路上顺利跨越文献综述这块“绊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