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论文写作
选题技巧
文献回顾

如何写好一篇法学论文?从构思到呈现全解析

2023-01-20 20:35:03

如何写好一篇法学论文?从构思到呈现全解析

在法学研究这个广袤且深邃的领域里,不管是刚刚踏入法学大门的学生,还是有着丰富经验的学者以及实务人员,撰写法学论文都是展现个人法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一篇优秀的法学论文,就像茫茫大海上的灯塔,能为法学研究和实际应用指引方向。所以,掌握法学论文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就如同拿到了点亮灯塔的钥匙,能让我们在面对复杂的论文写作任务时,游刃有余地准确传达自己的思想和研究成果。下面,我将详细剖析法学论文写作的各个环节,带你体验从选题构思到最终作品呈现的全过程。

一、选题:法学论文的核心基础

选题是法学论文创作的起点,同时也是决定论文质量的关键因素。一个好的选题,需要具备敏锐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性。

培养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选题的根本所在。它并非简单地罗列问题,而是来源于对现实生活的细致观察。社会事件、立法的发展变化、司法实践中的具体情况以及理论研究的动态等,都是问题的重要来源。就拿网络时代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来说,这就是从当下社会现象中提炼出来的一个典型法学议题。法学专业的学生要像经验丰富的猎手一样,时刻关注社会热点,运用法学思维去捕捉潜在的研究点,把实际问题转化为学术话题。这个过程其实也是深化法学思维的一种体现。

比如,随着短视频平台的兴起,短视频作品的版权归属和侵权问题日益凸显。学生们就可以关注这些热点事件,思考其中涉及的法学问题,像短视频的创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合作创作、素材使用的授权等问题,从而将这些现实问题转化为有价值的学术研究方向。

重视创新性

创新性是选题的灵魂。它体现在多个方面,既可以是探讨新的问题,也可以是从新的视角去看待旧问题,或者用全新的论据、方法对旧问题进行重新解析。但创新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必须建立在现有的学术研究基础之上。就像硕士、博士学位论文中的文献综述部分,它为创新提供了坚实的基石。同时,创新也要基于传统,不能脱离已有的研究成果,要在现有的理论基础上进行拓展。否则,创新就会成为无源之水,缺乏实际意义。

例如,在研究合同法中的违约责任问题时,大多数研究可能集中在常见的违约情形和责任承担方式上。但如果我们从大数据时代交易模式的变化这一视角去重新审视违约责任,探讨在新型交易模式下违约责任的认定和承担方式是否需要做出调整,这就是一种具有创新性的选题。我们在进行这样的创新研究时,需要先对已有的合同法关于违约责任的研究成果进行全面了解,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和创新。

考量选题的价值

选题的价值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变化。在我国,选题需要紧密围绕当前的法治实践,为法治国家的建设服务。而且,选题还会因个人的学术背景和知识结构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硕士研究生由于知识储备和研究能力相对有限,适合选择精致小巧的选题,这样便于深入研究。而博士研究生则可以适当考虑更为宏大但核心明确的题目,以展示其更深入的研究能力和更广阔的学术视野。

比如,硕士研究生可以选择研究某一具体法律条文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问题,像《民法典》中关于格式条款的解释规则在实际案件中的应用。而博士研究生则可以研究宏观的法律体系构建问题,如我国商事法律体系的完善与发展。

二、文献回顾:发掘价值与明确方向

确定选题之后,文献回顾就成为了连接选题和论文撰写的重要桥梁。它有助于我们评估选题的价值,找到研究的切入点,还能确定论证的路径。

搜集与整理文献

文献回顾主要包括两个步骤。首先是文献的搜集与整理。无论是硕士论文还是博士论文,在写作之前都需要广泛地搜集相关资料,这些资料涵盖了学术论文、专著、法律法规、案例、数据、政策以及新闻等多个方面。在选择文献时,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如文献的相关性、引用频次、出版时间、期刊或出版社的声誉以及作者的影响力等。

以探讨民法典相关议题为例,我们应该着重关注法学权威期刊上的相关论文和著名学者的著作。因为这些文献往往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权威性,能够为我们的研究提供更可靠的参考。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专业的学术数据库,如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进行文献的搜索和筛选。在搜集到大量文献后,要对其进行分类整理,比如按照文献的主题、发表时间等进行分类,以便于后续的阅读和分析。

分析与评估文献

其次是文献的分析与评估。在阅读文献的过程中,我们要判断文献对自身论证的适用性,了解该领域的研究前沿动态,梳理不同学者之间的观点差异。通过细致的比较、分析和总结,发掘研究的突破点和创新点,明确论文的价值所在,并提炼出自己的观点。

在写作过程中,我们既要从宏观上对文献进行归纳总结,把握该领域的整体研究趋势,又要突出重点,揭示关键问题,明确研究的意义。同时,我们要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避免断章取义或过度批判。例如,在研究某一法律制度的演变时,我们会发现不同学者对该制度的评价和观点可能存在差异。我们要全面地分析这些观点,找出其中的合理之处和不足之处,从而为自己的研究提供参考。

三、论证与结构:构建法学论文的框架

完成文献回顾后,论文的写作思路会逐渐清晰起来。而论证方式和结构则是搭建论文框架的基石。

搭建论文的逻辑框架

论文写作通常遵循“提出问题 - 分析问题 - 解决问题”的逻辑框架。论文的结构设计要与这一逻辑相契合,以展现论证的连贯性。从形式上看,论文的章节数量不宜过多,一般三到五个为宜,各级标题下的层次也不宜过于繁琐,否则会影响逻辑的清晰度。

比如,一篇关于网络犯罪治理的法学论文,在提出问题部分,可以介绍当前网络犯罪的现状和危害;在分析问题部分,可以从法律制度、技术手段、社会治理等多个方面分析网络犯罪治理存在的问题;在解决问题部分,则可以针对前面分析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这样的结构安排能够使论文层次分明,逻辑清晰。

选择合适的论证方式

论证方式主要包括立论与驳论。大多数论文会采用综合论述的方式,结合多种方法。即使是以驳论为主的论文,最终也应该归结于立论。对于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建议以立论为主,驳论为辅。

法学学生在阅读文献时,要学习优秀论文的论证逻辑、结构布局和方法论,从中获得灵感。例如,在阅读一篇关于刑法中正当防卫制度的论文时,我们可以学习作者是如何运用案例分析、理论推导等方法来论证自己的观点的,以及如何安排论文的结构,使论证更加有力。

总之,法学论文的撰写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从选题的精心打磨、文献回顾的深入挖掘、论证结构的合理构建,到标题等细节的精益求精,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只有将上述方法和技巧融会贯通,我们才能在法学论文写作的道路上不断前进,撰写出高水准、有价值的法学论文,为法学领域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

在实际写作过程中,我们还需要不断地实践和积累经验。多阅读优秀的法学论文,学习他人的写作技巧;多与老师、同学交流讨论,获取不同的观点和建议;同时,要注重自己的思考和创新,不断提高自己的法学素养和写作能力。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我们都能够写出令人满意的法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