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创新点怎么挖掘,答辩时又该如何应对?
2024-05-04 19:30:04
面临论文答辩时,相信很多小伙伴都遇到过这样一个让人紧张到心跳加速的问题:“你的论文创新之处何在?”这个问题看似平平无奇,实则像个隐藏的大BOSS,考验着我们对自己研究的深度理解。要是真被问到了,该咋应对呢?别慌,下面就给大家分享一些挖掘论文创新点并在答辩时恰当回应的策略。
保持冷静,正确理解创新的含义
首先,一定要保持冷静,千万不要惊慌失措。很多人一听到“创新”,就觉得得去开拓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这其实是个误区。创新并不意味着要另起炉灶,而是在现有的知识体系基础上,进行深入的挖掘和探索。就好比在一片已经开垦过的土地上,继续深挖,说不定就能发现新的宝藏。只要我们能找到与前人研究不同的地方,那就是创新的方向。
从不同角度挖掘论文创新点
探究理论的创新
在论文研究中,我们常常会引用一些理论来支撑自己的观点。这时候,就可以从理论角度入手,把前辈们未曾提及的观点、思维模式或者理论当作自己的创新点。
比如说,本研究以马克思主义的某一理论为基础。在以往的研究中,这个理论大多被应用于经济学领域,大家都在探讨经济现象和经济规律。但本研究另辟蹊径,将其应用到社会学的视角,围绕社会阶层流动的问题展开了一系列深入分析。通过这样的跨领域应用,提出了关于社会阶层流动的新观点。这就是从理论应用的角度进行创新,拓宽了理论的适用范围。
研究手段的创新
如果我们的研究主题和其他学者的一样,但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手段,这同样可以成为论文的创新之处。
以城市空气污染问题的研究为例,前人大多采用传统的气象数据分析方法,通过分析气象数据来研究空气污染的状况和趋势。而本研究则独辟蹊径,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GIS技术可以对污染源进行空间分布分析,它能直观地展示出污染源在不同区域的分布情况,从而让我们更精准地了解空气污染的来源和扩散路径。基于这样的分析,我们就能得出更为精确的治理策略。这种研究手段的创新,能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研究对象的创新
在研究某一问题时,研究对象的选取也是一个潜在的创新点。
在对青少年网络行为的研究中,通过撰写文献综述我们会发现,前人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大学生群体。这可能是因为大学生群体相对容易接触和研究。但本研究选取了初中生作为研究对象。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他们的网络行为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结合心理学和教育学专业知识,对初中生的网络行为进行系统性分析,就能为网络教育政策提供新的视角。毕竟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在网络使用上有不同的需求和问题,关注到初中生这个群体,能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青少年网络行为的全貌。
研究视角的创新
换个角度看问题,往往能发现不一样的风景,论文研究也是如此。
从跨文化交际的视角出发,对国际商务谈判中的沟通障碍进行深入分析。以往的研究可能更多地从商务礼仪、谈判技巧等方面入手,而本研究运用心理学和交际学理论来探讨沟通策略。同时,采用创新的实验方法来解决实际操作中的难题。比如说,设计一些模拟谈判的实验,观察不同文化背景下谈判者的行为和心理变化。这样就突破了传统思维模式,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对国际商务谈判中的问题进行探讨,可能会得出一些意想不到的结论。
观点的创新
即使研究主题和研究理论相同,不同的研究主体也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所以,我们要对自己的论文充满信心。在撰写过程中,通过广泛阅读文献,不断梳理思路,逐步形成自己的见解。
本研究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本文主题采用了独特的框架模式。在收集大量数据的前提下,强化了量化分析的论证力度。通过对数据的深入挖掘和分析,得出了关于该主题的新观点。这个新观点可能与前人的研究有所不同,甚至可能会挑战一些传统的看法。但正是这种不同,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推动了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答辩时如何应对创新点的提问
当在答辩时被问到论文的创新点时,无需惧怕,要大胆回答。首先,要清晰、有条理地阐述自己的创新点是从哪个角度挖掘出来的,是理论创新、研究手段创新,还是其他方面。然后,详细说明创新点的具体内容和意义。比如,如果是研究手段创新,要解释为什么选择这种新的研究手段,它与传统手段相比有哪些优势,通过这种手段得出了哪些新的成果。
在回答问题时,要保持自信,声音洪亮,眼神坚定。同时,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简洁性,不要说得过于复杂,让评委能够轻松理解你的意思。如果评委对某个创新点提出疑问,要虚心接受,并耐心地进行解释和说明。
此外,如果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有任何疑问,欢迎留言交流,大家可以一起探讨,共同进步。希望以上这些策略能帮助大家更好地挖掘论文的创新点,并在答辩中完美应对关于创新点的提问。毕竟,论文创新不仅是对自己研究的一种升华,也是为学术领域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