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文文献阅读
论文写作
文献阅读目标

外文文献看不懂?其实不需要全看懂!

2025-01-06 00:01:53

在撰写毕业论文时,参考文献的引用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其中往往会包含一定数量的外文资料。对于英语基础不够扎实的同学而言,如何有效阅读和理解外文文献成了巨大挑战。很多人会想,是不是得依赖翻译软件逐词逐句解读呢?但这样不仅会耗费大量时间,还难以在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象,更别提应用到自己的论文撰写中了。那么,我们到底该如何高效阅读外文文献,让其更好地服务于研究和写作呢?下面我将从确立阅读目标、掌握各部分阅读方法以及一些阅读建议这几个方面来详细阐述。

一、确立文献阅读目标

任何行动都需要目标指引,阅读外文文献也不例外。要是不明确希望在文献中寻找哪些信息,那阅读过程可能就是徒劳无功。通常,在阅读外文文献时,我们可以确立以下几个目标。

(一)提炼核心观点——核心信息

每次读完文献后,我们要思考这篇文献传达的核心信息是什么。要是不太明确,可以查阅摘要和结论部分获取线索,再从讨论中进一步确认。当我们能做到这一点时,对文献的理解就达到了基本标准。核心信息一般不会太多,主要是关键的概念和论点。如果发现需要记忆的信息过多,很可能是没抓住文献重点。

比如,在一篇关于人工智能在医疗影像诊断应用的外文文献中,核心信息可能就是人工智能算法在提高诊断准确率、缩短诊断时间等方面的关键发现和结论。我们不需要记住文中所有关于算法的复杂推导过程和实验的细枝末节,只需要抓住那些能代表这篇文献主要贡献的核心概念和论点即可。这就好比在一片森林中,我们要找到最粗壮的几棵大树,而不是关注每一片树叶。

(二)拓展知识领域——引言部分

为了拓宽知识视野,我们应重点关注文献的引言部分,了解作者提出的问题和现有的研究进展。每天阅读一两篇相关文献,坚持一段时间后,就能对所在领域的某个方向有基本了解。适时阅读一些综述文章也很有帮助,尽管直接引用他人观点可能不如自己总结印象深刻。

以生物医学领域为例,通过阅读不同文献的引言部分,我们可以了解到当前该领域在某个疾病研究方面的热点问题、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以及还存在的研究空白。比如,在癌症研究中,我们可以从引言中知道目前针对不同癌症类型的常见治疗方法、各种治疗方法的优缺点以及科学家们正在探索的新的治疗靶点等信息。这样日积月累,我们对整个领域的认识就会更加全面和深入。

(三)文章写作参考——讨论部分

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可以模仿他人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方式。阅读文献的讨论部分时,要记录一些优秀的英文句型,积累有用的词汇和短语,这样写作时就能借鉴这些表达。通过多读多写,英语写作水平自然会提升,而且这种情景记忆的效果也更好。

例如,在讨论部分可能会有一些表达观点对比、因果关系的经典句型。像 “In contrast to previous studies,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与之前的研究相比,我们的发现表明……) 这样的句型就可以很好地用于我们自己论文中表达与前人研究不同的观点。还有一些描述实验结果重要性的短语,如 “This resul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这个结果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都可以积累下来,为我们的论文写作增添色彩。

二、文献各部分的阅读方法

(一)重视摘要

摘要是论文的精华部分。大多数情况下,摘要足以提供我们所需信息,无需阅读全文。不过,仅仅看摘要也是不够的。在简要浏览题目和摘要后,我们可以直接查看图表及其标题和说明,这通常能帮助我们把握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比如,一篇关于气候变化对农作物产量影响的文献,摘要中可能会直接给出研究的主要结论,如在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某种农作物产量的增减趋势。查看图表时,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不同时间段、不同气候因素下农作物产量的变化曲线等信息,这样能快速对文章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即使不阅读全文,也能了解这篇文献的核心发现。

(二)通读全文

第一次阅读时,我们应尽量理解每句话的大意,而不是一开始就查字典。因为阅读论文的目的是获取信息,而非学习英语。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可以先标记出生词,等通读全文后再查找它们的含义。

以一篇关于材料科学的外文文献为例,文中可能会有很多专业术语。在通读时,我们先根据上下文猜测这些术语的大致意思,标记下来后继续阅读。等读完一遍,对文章整体内容有了了解后,再去查这些术语的准确含义。这样既能保证阅读的连贯性,又能提高我们获取信息的效率。

(三)分析句子结构,抓住主旨

阅读英文文献时,即便查了很多单词,也可能无法理解文章的核心要义,这是常见问题。实际上,阅读时我们应关注关系连词,因为它们串联起了整篇文章。这和英语阅读理解中关注转折词和连词的道理一样,核心意思通常出现在这些关键词附近。

比如,在句子 “Although previous research has shown that X is effective, our study reveals that Y has a more significant impact.” 中,“although” 这个转折词表明前后观点的不同,重点在于后面 “our study reveals” 所引出的内容,即 Y 有更显著的影响。通过关注这些关系连词,我们能更准确地抓住文章的核心主旨。

(四)增加阅读量

对于刚开始接触某个领域的研究者来说,最初阅读可能会遇到很多不熟悉的概念。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大量阅读来积累知识。随着阅读量的增加,我们对关键术语和核心主题的理解会更加流畅。

就拿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机器学习方向来说,刚开始阅读文献时,可能对诸如 “神经网络”“深度学习算法” 等概念感到陌生。但当我们阅读了大量相关文献后,就会逐渐熟悉这些术语的含义、应用场景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阅读量的增加还能让我们了解到不同研究者在这个领域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从而拓宽自己的研究视野。

三、文献阅读的几点建议

(一)突出重点

首先阅读与我们的论文主题关联度最高的几篇外文文献,并确保能够彻底理解它们。从中把握文章解决的问题、采用的技术手段和得出的结论。通过这些文献,我们可以学习研究思路、逻辑推理和技术方法。

假如我们的论文主题是关于新能源汽车电池续航能力的提升,那么我们就应该重点阅读那些研究电池材料改进、电池管理系统优化等与续航能力直接相关的外文文献。从这些文献中,我们可以学习到研究者是如何提出问题、通过什么实验或理论方法来解决问题以及最终得到了怎样的结论。例如,有的文献可能通过研究新型电池材料来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我们可以学习他们选择材料的依据、实验设计的思路以及数据分析的方法等。

(二)区分主次

我们可能会下载很多论文,但并不是每篇论文都需要密切关注。我们应该根据论文与我们课题的相关性将它们分为三类:一类是需要精读的,二类是需要泛读的,三类则是选择性阅读的。

对于与课题高度相关、研究方法和结论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论文,我们要精读,仔细分析每一个细节,包括实验设计、数据处理、结论推导等。对于相关性一般,能提供一些背景知识或不同研究视角的论文,我们可以泛读,快速浏览摘要、图表和结论部分。而对于那些与课题相关性较低,只是在某个方面有一定启发的论文,我们可以选择性阅读,只关注我们感兴趣的部分。

(三)做好笔记和标注

关于文献阅读的笔记技巧已经有很多人总结过。对于重要的结论、经典的句子和巧妙的实验设计,我们必须记录下来以供以后参考。对于实体文献,我们可以直接用笔进行标记;对于电子文档,我们可以使用编辑器进行高亮或更改文字颜色。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可以准备一个专门的笔记本或电子文档来记录文献的关键信息。比如,记录文献的题目、作者、发表年份、核心结论、重要实验方法等。对于经典的句子和短语,我们可以单独整理出来,方便写作时查找和使用。同时,在文献上进行标注也能让我们在再次阅读时快速找到重点内容。

(四)保持批判性思维

前人的观点未必都是绝对正确的。如果我们的实验结果与前人的差异较大,我们不必立刻否定自己,这可能是由于实验方法或条件的差异,也不排除某些论文可能夸大了结果或者存在数据作假的情况。

在科研领域,不同的研究团队可能会因为实验设备、实验环境、样本选择等因素的不同而得到不同的结果。比如,在医学研究中,不同的临床试验可能因为样本的种族、年龄、健康状况等差异而得出不同的药物疗效结论。所以,当我们遇到与前人结果不一致的情况时,要保持冷静,仔细分析可能的原因,而不是盲目跟从前人的观点。

(五)集中时间阅读

如果文献阅读的时间过于分散,会影响我们的逻辑思考。因此最好能够集中时间进行阅读,这样更容易形成一个连贯的整体印象。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能够更有效地理解和吸收外文文献中的知识,为我们的研究和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

例如,我们可以安排一个周末的下午,专门用于阅读外文文献。在这段时间内,关闭手机、电视等干扰源,全身心地投入到文献阅读中。这样连续阅读几篇相关文献后,我们能更好地把握这些文献之间的逻辑关系,对整个领域的研究进展有更清晰的认识。而且,集中阅读还能让我们的大脑处于一个持续思考的状态,提高我们对文献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总之,阅读外文文献并不需要我们逐字逐句全部看懂。通过确立明确的阅读目标、掌握合适的阅读方法以及遵循一些阅读建议,我们能够高效地阅读外文文献,从中获取对我们研究和写作有价值的信息。希望以上这些方法和建议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让大家在面对外文文献时不再感到困惑和畏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