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写作入门
写作阶段规划
文章结构构建

新手必看!作文写作入门全攻略

2024-09-04 13:38:03

许多新入学的同学在面对作文写作时,常常感到无从下手。这可能是因为对自身写作能力缺乏信心,也可能是对学术写作的要求不太明确。其实,实践固然是提升写作能力的最佳途径,但一些初步的指导能帮助我们少走弯路。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经验,为大家提供一份作文写作入门指南。

如何充分利用本指南

建议大家在开始写第一篇作文前,仔细阅读本指南。不过,其中的内容并非对每个人都能立刻适用,也不必急于一下子掌握所有技巧。要是你觉得某些建议对你有帮助,可以把指南保存好,方便日后查阅。但要记住,这些建议仅供参考,若不适合你,无需盲目遵循。毕竟,每个人的写作风格和过程都是独一无二的,你得探索出适合自己的方法,而本指南只是起到引导作用。

写作遇到困难,该向谁求助?

要是本指南无法解答你的疑问,其他书籍又让问题变得更复杂,那么你的课程导师或学术顾问就是首选求助对象。他们或许不会直接帮你解决语法问题,但能为你指明方向。此外,很多大学都设有学生辅导服务,能为你提供学习技巧方面的建议。

关于作文写作的一些重要观点

作文是展示自我的好机会

在众多课程中,作文写作是重要的评估方式。你要把它当成展示自己观点和批判性思维的舞台。和考试等评估形式相比,作文更考验你的思考能力。虽然掌握事实是写好作文的基础,但对这些事实的理解和解读才是关键所在。而且,写作过程本身就是学习的过程,你能学会独立研究主题、形成独到论点,以及将想法转化为书面语言。一篇成功的作文通常能体现出作者对主题的深刻理解,提出独特的论点,并在严谨的结构中有力地支撑该论点。

提出并支撑论点很关键

有些同学可能在提出和支撑论点方面存在困难。其实,在作文中准确复述事实只是第一步,批判性地评估事实,并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至少同样重要。展示独立思考能力,并不意味着每次写作都要重新定义学术领域的基本概念,也不是进行纯粹的主观判断。你要能对阅读材料进行批判性分析,并融入自己的见解。找到两者之间的平衡并非易事,但随着时间推移和不断实践,你会逐渐掌握。在阅读和写作中,有很多“正确”的方式。实践是提升写作技能的关键,重要的不是你给出了“哪个”答案,而是你“如何”证明答案,考官更看重论点的一致性和所引用证据的相关性。

语言使用和写作风格很重要

很多同学对语言使用、文章结构和写作风格的评估有不同看法。这里我不引用大学规定,而是谈谈我的观点。有些同学受流行观念影响,认为文章内容和表达内容的语言是分开的,觉得语言只是“信息”的传递工具。但语言学家指出,文字的意义就在文字本身。所以,我们只会为你实际表达的“内容”点赞,而非你“可能想”表达的内容。你要提出“有说服力”的论点,就需要在语言运用上掌握一定技巧。当我们讨论书籍时,大家更倾向于批评写作风格而非内容,觉得某本书“更容易理解”或能提出“更有说服力的理由”,你在自己写作中也应追求这样的标准。

清晰论证观点是宝贵技能

能够清晰、有力地论证自己的观点,是大学期间能培养的最宝贵技能之一。几乎所有行业和职业都看重这项技能。从我的经验来看,语言清晰往往意味着思维清晰(阅读障碍等特殊情况除外)。提升语言灵活性也有助于获得更深入的洞察力,因为心理过程受语言影响,语言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们的思维方式。

正确看待写作反馈

写作是一种技能,不是短期内就能掌握的,我们都在不断学习,很少有人喜欢被提及自己的初次尝试,这在评分中也会有所体现。为了提高写作水平,你要仔细阅读老师的反馈并尝试接受,这些反馈是为了帮助你进步,而非单纯“告诉你”问题。好消息是,作文写作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学习的,遵循以下基本规则能让你的写作之路更顺畅。

写作的三个关键阶段

写作前:做好规划

假设你已经完成了所有研究(实际上研究和写作阶段通常是相互重叠的,写作可能会引导你发现新方向或需要进一步澄清某些方面,但这里先不考虑这些),接下来该怎么开始写作呢?直接写正文不是个好选择,建议你先制作一个草稿。草稿可以是关键词列表,反映论点结构;可以是压缩版的论文摘要;也可以是表示关键问题及其相互关系的思维导图。你可以尝试不同方法,梳理基本观点,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无论如何,写作前最好明确自己想表达的内容,即便后期可能会修改想法,这也是个好现象。

写作中:灵活创作

当你明确写作方向后,就可以开始动笔了。你不必按顺序写作,事实上,很多作家会先把导言放在后面写,因为他们需要先知道要介绍的内容是什么(我个人通常喜欢从导言开始,因为这样能迫使我明确自己的真正意图)。不管从哪里开始,要记住你可以随时修改、重新排序或删除已写的内容,不满意就大胆去做,文字处理程序让这些操作变得很简单。如果你有写作障碍,意识到写的内容是暂时的,可能会有帮助。你也可以从自己最熟悉的部分入手。

写作后:认真修订

根据我的经验,同学们往往大大低估了修订阶段的重要性。在这个阶段,你要对自己严格要求,仔细阅读文章,不断问自己是否真正表达了想表达的内容,表达方式是否最佳,文章是否前后一致,材料顺序是否符合论点逻辑,句法结构是否清晰,词汇使用是否准确。把文章交给朋友阅读通常是个好办法(为避免学术不端,这个朋友不应选修同一门课程,也不要让其对具体主题发表评论)。如果觉得这样太私密,也可以和同学交换论文阅读。要是对自己的文字不满意,尝试分析问题所在(这可能有难度),然后进行修正。虽然时间有限,但计划中一定要留出足够时间进行彻底修订。有时,我修改和重写一篇文章花费的时间比最初写作的时间还要多。

这三个阶段是相互重叠的。写作时,你很可能会修正最初的一些假设,这是好事,说明写作促进了思想的发展。但你可能需要回到计划阶段,重新考虑新论点带来的影响,还可能要修改之前写的内容。所以,要经常问自己刚写的内容是否符合最初的论点(比如是解释、支持还是挑战它)。这意味着写作时其实已经在进行修订了。当然,不要过于纠结某一段落,继续写下去,看看是否能“找到思路”,但分析自己的写作永远是有益的。这个过程刚开始可能看起来复杂,但随着练习增多,会变得自然。要注意,论文表面论点和支持证据不一致是常见缺陷,三个写作阶段的平衡能确保论点自然流畅。写作需要时间,不要把事情拖到最后一刻,周密的计划和恰当的起草会让写作更轻松、流畅,因为想法需要时间来成熟。

构建文章结构,让论点更清晰

确立中心论点

学生作文最常见的问题是缺乏中心论点,结果文章只是一些有用见解和意见的集合,无法形成连贯的整体。如果你不清楚自己想说什么,自然难以表达清楚。所以,从研究主题和规划文章开始,就要思考自己的假设是什么(可能在写作过程中才真正明确,这种情况下可能需要重新审视已写内容)。有些同学不习惯发展自己的观点,因为学校可能更注重训练学生中立客观地总结别人的论点。但在大学作文中,我们不仅需要具备总结能力,也希望看到你自己的观点。这些观点不一定要“平衡”,可以是热情的甚至是论战性的,只要能用合理的论证和恰当的证据支持就行。

采用三部分结构

如果有了假设,文章结构就会自然呈现。一般先陈述问题并介绍假设(也可留到后面),中间部分引用支持假设的证据,同时提及可能的反论点,最后总结证据如何支持命题。这样就形成了引言、主体(包含证据和大部分论点)和结论三部分的结构,也就是“说你要说的,说出来,然后说你刚才说的”。这种结构看似刻板,但很多有说服力的文章都采用了它,阅读这类文章能为你的写作提供很好的指导。

合理组织材料

有中心论点的另一个好处是能让材料在正反论证以及重要与不重要观点之间有序排列。没有明确命题,事实就只是孤立的存在,显得同等重要,文章就会充斥着许多关联性不明确的事实。所以,基本规则是只引用与命题和主题相关的材料。作文不是为了展示你知道多少,多余且无理由的信息会让人困惑。

引导读者理解论证

即使有中心命题和清晰的整体结构,有时也需要引导读者理解论证过程。你自己可能清楚每个段落与整体论点的关系,但读者不一定能明白。所以要问问自己,段落与整体的关系是否明确,不明确的话就要建立必要的联系。比如在讨论贝多芬时代出版业与奏鸣曲形式演变的关系时,如果要加入关于国内音乐创作在新兴中产阶级中重要性增加的内容,可以用“中产阶级的兴起等社会条件与音乐形式的变化之间的关系,也许并不完全是一目了然的。但是……”或“虽然商业出版商的影响已被适当地注意到,但新的中产阶级更多地获得负担得起的钢琴的重要性往往被忽视了”这样的表述,让读者明白你提及这些内容的原因。有时,预示论点也很有用,能让读者清楚自己所处的位置。这种方法看似繁琐,但有时很有必要。

巧用小标题

如果觉得构建清晰结构有困难,可以考虑使用小标题。小标题能让你在一段时间内专注于一个主题,一次只处理一个问题。比如在上面的例子中,小标题可以是“中产阶级的崛起和钢琴贸易”,也可以使用通用的小标题如“引言”“结论”等。有些小标题在后期可能会被删除,就像大厦建成后拆除脚手架一样;有些则有助于读者定位,这也是我在本文中使用小标题的原因。最适合的方法取决于主题和你的写作风格,不妨多尝试。

语言使用和风格:追求简洁清晰

选择合适的风格

写作风格没有绝对的“正确”标准,个人风格的变化不仅不可避免,而且值得提倡。但普遍的规则是追求相对简单、清晰和实事求是的风格。最好避免使用俚语、华丽的散文以及情绪化或强调性的语言,除非有特殊表达目的(这种情况应很少出现)。要习惯不同的语言语境,周五晚上在俱乐部使用的语言在学术场合通常不合适,但论文使用的风格也不应让你感到陌生,否则容易显得僵硬。我们在不同情况下会使用不同的语言,写作时可以以喜欢的推荐书籍为榜样,参考相关建议。

让文章更“流畅”

论点明确、结构严谨的文章通常容易阅读,但有些文章仍显得笨拙,这往往与句子和段落之间的联系有关。首先要把句子作为一个单元来思考,让句号成为你的朋友。很多段落看起来像是把材料随意堆砌,没有分成“可食用的块状物”。要将材料分成信息单元,再组合成句子,这看似简单,实则不易。如果觉得困难,可能是对材料思考不够,不清楚重要部分和补充内容。有时,重新排列短语形成新句子会有帮助。

句子之间需要相互联系。据我所知,大多数连续句子之间的关系有四种基本类型,前三种在学术写作中尤为重要:一是对前一个句子进行补充;二是对前一个句子进行说明或顺承;三是对前一个句子进行反驳;四是引入不同的时间层次。这些关系可以通过连词(或用作连词的副词)来表达,一般在第二句开头引入。比如:

  • 补充关系(连续的,“和型”):Furthermore; Moreover; Additionally/In addition to that; Besides, And(虽不被传统文体手册完全认可,但现在已较常接受)。
  • 说明或顺承关系(因果型,“所以型”):Thus; Hence; Therefore; Consequently/As a consequence; Accordingly; As a result; So(有点口语化)。
  • 反驳关系(“但是型”):However; Yet; Nevertheless/Nonetheless; By contrast; Though; But。
  • 时间关系:Before; After 等。

巧妙使用这些连词能让呆板的段落变得流畅,还能帮助你分析自己的写作。如果不确定段落中句子的关系,可能说明句子意思不清晰。但连词也不宜过度使用,否则文章会显得迂腐、冗长。

段落的作用是将信息打包成更容易理解的小块,虽然没有特别的规则,但如果段落一直是一句话或一整页的长度,可能是材料组织有问题。

掌握句子结构

句法是很多同学长期面临的问题,应该在学校阶段就解决(标点符号问题这里暂不讨论)。好的语法需要大量练习,遵守一些基本原则会有所改善。英语中句子结构众多,可参考语法书,如 John Eastwood 的 Oxford Guide to English Grammar 。要意识到句子结构种类并非无穷无尽,熟悉它们能让你有意识地运用。句法结构反映了不同分句之间的逻辑和时间关系,如果你想说的内容不符合常见结构,可能说明你不清楚不同内容之间的关系,这也是语言清晰可能意味着思想清晰的主要原因(排除阅读障碍情况)。

除了插叙句和相对句一般问题不大外,句子中不同分句之间的关系与不同句子之间的关系类似。例如“but - type”有不同版本,能产生不同的强调效果:

  • 他的弦乐四重奏是贝拉 - 巴托克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但他本人也是一位钢琴家。
  • 虽然巴托克本人也是一位钢琴家,但他的弦乐四重奏却显示出对这一体裁的罕见掌握。
  • 巴托克的弦乐四重奏是这一流派的里程碑;然而,他本人也是一位钢琴家。
  • 巴托克从未演奏过弦乐器,但他的弦乐四重奏是他最优秀的作品之一。
  • 尽管巴托克本人是一位钢琴家,但他的弦乐四重奏创作却表现出对器乐技巧的高度敏感。
  • 巴托克的弦乐四重奏是令人钦佩的创作,尤其是考虑到/鉴于他本人就是一位钢琴家。

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两个短语可以交换位置(虽然有时会有点尴尬),产生不同的强调效果,如“贝拉 - 巴托克是一个钢琴家的训练,然而他的弦乐四重奏是他最好的作品之一”。要习惯这样摆弄句子,时间久了就会成为自然的过程。写作时千万不要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一定要注意构建合适的句子来传达意思,这可能需要比你预想更多的时间,仓促写作很难成功。

希望这份指南能帮助大家迈出作文写作的第一步,不断实践,逐渐提升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