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总结概要撰写
摘要撰写方法
阐释性摘要

如何撰写完善的论文总结概要

2024-09-14 22:13:16

在学术论文的撰写过程中,总结概要的撰写可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那到底该怎么写好它呢?接下来我就从多个方面为大家详细解答。

总结在论文撰写中的重要性

当我们对一篇文章、视觉资料等进行总结时,其实就是在提炼原始文献的核心观点,并且把这些核心观点巧妙地融入到自己的文章里。这样做能加强我们分析的合理性,因为它是基于对事实的细致观察,而不是模糊或者不准确的记忆。

在文献调研和笔记阶段,对关键资料进行总结就显得尤为有益。它不仅能帮助我们记录阅读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能让我们清晰地区分开自己的观点和资料源的观点。比如,在研究一个复杂的学术课题时,我们会阅读大量的相关文献,这些文献中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观点和研究成果。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把这些内容进行梳理,明确哪些是作者的观点,哪些是我们自己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想法。

不过要注意,在撰写论文准备过程中所写的总结,通常会比实际在论文中呈现的总结更加详尽。因为只有在确定了论文主题之后,我们才会清楚哪些内容是最为关键的。而且,分析性论文的宗旨不仅仅是展示我们对他人工作的理解和总结,更重要的是展现我们自己的观点以及对原始材料的深入分析。所以,所有类型的总结都应该作为我们文章中的工具,但这并非总结的唯一作用。

完善的摘要撰写方法

摘要的基本要求

一份优质的摘要应该精炼地概述分析性资料的主要观点及其关键支持点,或者叙述性资料的总体框架和重要转折,以及视觉资料的主题和显著特点。真正的摘要不涉及引用或评价资料来源,而是致力于对其做出客观描述。例如,在研究文学作品时,摘要可以概括作品的主要情节、人物关系以及核心主题;在研究科学实验时,摘要可以介绍实验的目的、方法、主要结果等。

摘要还可以回顾某一领域内过往的研究工作,它以叙述的形式总结了这些研究的进展。当我们引入新的资料来源时,可以考虑在文章中加入简短的摘要,通常只需几句,不超过一个段落。这样在我们分析作者的观点之前,可以先向读者介绍这些观点。

摘要示例分析

就拿布拉德利 - 纳什介绍关于冷战初期关键人物维特克 - 钱伯斯的文章来说,他立即提供了四句话来总结他的主要资料源——钱伯斯自传的前言。纳什在前两句中概述了前言的文体和基调,而后两句则快速地描绘了思想发展的轨迹。

钱伯斯的序言采取了给“我的孩子们的一封信”的形式。在这部分前言中,钱伯斯奠定了全书正文的精神基调。他最初以一种相对标准的方式描绘冷战,使用政治术语来描述这场冲突,认为它是“共产主义与自由”的对立。但随着前言的深入,钱伯斯引入了宗教因素,将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斗争塑造成一场神圣的战争。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摘要能够简洁明了地呈现出资料的核心内容,让读者在短时间内对资料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摘要在论文中的作用

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每篇文章也需要在适当的位置加入摘要片段来“定位”读者。也就是说,向他们介绍尚未接触过的角色或评论家,提醒他们回顾必要的信息,以理解我们的观点。在介绍纳什摘要的段落中,划线的短语就是定位信息的示例。

摘要同样对于为我们的论点构建背景至关重要,也就是我们在引言中创建的参照框架。例如一篇研究越战老兵纪念馆所塑造的“可用过去”概念的文章,可以在开头简要概括这一概念的历史,或总结某位知名理论家对此话题的观点。这样可以让读者更好地理解论文的背景和意义,为后续的论证做好铺垫。

阐释性摘要的特点与应用

阐释性摘要与一般摘要的区别

有时候,我们的文章需要包含解释性摘要或描述,它要同时向读者展示资料来源的内容并对之提出看法。解释性摘要与一般摘要的区别在于,它对材料进行了“转换”,提供了关于我们对资料来源评价的线索。所以它最适合于描述我们计划分析的原始材料。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我们在首次提出关键材料时进行了解释性转换,可能会在读者心中扭曲该材料,这是学术不诚实的一种形式。我们应该在准确呈现材料内容的基础上,再进行合理的评价和分析。

阐释性摘要示例分析

以亚历山大 - 加德纳的《特罗斯尔之屋,葛底斯堡战场,1863 年 7 月》这张照片为例。作为怀疑论者,我们常常难以接受绘画或绘图作为历史记录,但照片往往被视为真相的体现,我们通常简单地接受它们。所以这张照片可能被视作证据而非评论。

与加德纳的其他作品不同,这张照片没有精心布置的步枪,没有特定角度的河流,也没有姿态端正的军人——实际上,照片中没有人。构图简单到几乎平淡无奇;地平线将画面一分为二,中心是一座白色殖民风格的建筑。但这种看似简单、几乎天真的视角,却隐藏着照片深层的恐怖。

乍看之下,照片似乎是建筑的描绘,甚至可能是拙劣的描绘;在一本关于战争的画册中,它可能会被忽略,翻过血腥的图片。但照片的恐怖在于其滞后效应,当光线照在房屋上引导视线至栅栏时,观众注意到栅栏已断裂,后院杂乱无章——那是什么?——死马,十二匹死马。一定发生了什么,将十二匹重达九百斤的马掀翻,骑手呢?是否被压在下面?观众不得而知,因为加德纳的照片没有揭示这些。我们看到的只是一座房屋,断裂的栅栏,十二匹死马,以及一片开阔的天空。

通过对这张照片的阐释性摘要,我们不仅描述了照片的外观,还分析了照片背后隐藏的恐怖和深意,让读者对照片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写作中的几点建议

合理使用摘要

在撰写旨在论证的文章时,要记住应该少用摘要,以定期提示读者关键点。摘要始终应有助于构建我们的论点。当教师在评语中写下“过多摘要——需要更多分析”时,通常意味着文章仅是对研究内容的报告,而非真正的论证。

这种情况通常由两个相互关联的问题导致。首先是文章本身没有提出真正的论点,而只是对主题的描述。描述显而易见的内容是无法形成论证的。比如,在写一篇关于环境保护的论文时,如果只是列举一些环境问题的现象,而没有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那就不能称之为一篇有论证性的论文。

这种描述往往会导致进一步的描述,从而产生了第二个问题,即文章结构要么是按照资料的时间顺序展开,要么简单列举资料示例。这两种方法都无法有效构建论点。我们应该在总结资料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运用合理的论证方法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总结的本质

总结不仅是对已有知识的整理,更是对我们个人思考和见解的表达,它是学术论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在撰写总结概要时,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将自己的思考融入其中,让总结概要成为论文的有力支撑。

总之,撰写完善的论文总结概要需要我们掌握正确的方法,合理运用摘要,同时注重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只有这样,才能写出高质量的论文总结概要,为论文的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希望以上内容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在撰写论文总结概要时能够更加得心应手。